西部大事|习近平就泰国王太后诗丽吉逝世向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致唁电;全国首个高寒长距离集中供热工程试运行发表时间:2025-10-26 21:59 ![]() ![]() ![]() 全国首个高寒长距离集中供热工程试运行 近日,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集中供热工程开始试运行,该乡成为全国首个高寒长距离集中供热的民族乡,64.2公里供热管网织就“温暖网”,彻底改写当地900余户农牧民的冬季生活。项目从2023年启动到2025年投用,3年间施工团队始终与高寒角力。面对冬季最低-40℃的极寒天气、夏季不足4个月的有效施工期,以及牧民居住分散导致的管网敷设难度,建设者们创新施工方案,在草原深处精准铺设64.2公里供热管网,同步配套建设56.1公里供水管网。其中,“供热与供水管网同沟敷设”技术更是破解了高寒牧区的“用水痛点”——利用供热管道余热为供水管伴热,让以往一到冬天就冻裂的水管“温暖运行”,实现17.23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内“取暖、供水”双稳定。 广西能量块交易电量破200亿千瓦时 10月21日,广西电力交易中心披露,广西今年首次推出能量块交易方式,截至10月20日,交易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达到205.03亿千瓦时,占广西电力市场总交易电量的15%。据悉,电能量市场按照交易标的周期,分为电力中长期交易和电力现货交易。电力中长期交易主要是针对多年、年、季、月及月内等标的周期开展的交易,电力现货交易则是更短时间内的电力产品交易。简单来说,电力中长期交易像“囤货套餐”,提前锁定长周期的稳定量价;电力现货交易则是“实时补货”,反映实时灵活的供需关系,更像“生鲜外卖”,按需实时下单,价格随供需波动。 重庆累计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50万亩 10月22日,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披露,截至目前,重庆市累计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51.81万亩,实现“一水双用”“一田双收”目标。据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重庆市正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打造万达开、双昌(隆昌、荣昌)以及大足—安岳—潼南3个稻渔种养产业带,计划辐射带动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00万亩,综合产值超30亿元。 前三季度四川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7500亿元 据四川省发改委消息,今年前三季度,四川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抓项目促投资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抓项目、抓高质量项目,扎实开展项目攻坚行动,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全省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加快,有力支撑全省投资增长。1—9月,81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567.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96.7%,超时序进度21.7个百分点。从领域看,282个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3321.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94.7%;447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877.2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98.7%;58个民生工程及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256.9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92.6%;23个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项目完成投资112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97%。 前三季度云南省以工代赈带动26万名群众就近就业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披露,今年前三季度,云南省在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2683个,累计带动26万名群众就业务工,发放劳务报酬28.62亿元,人均增收1.1万元,助力就近就业增收成效显著。 西藏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382.67万人次 10月21日,西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主题第二十六场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截至2025年9月底,全区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382.67万人次,较“十三五”末增长94.87万人次,增长率32.96%,多层次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惠民成果持续彰显。 甘肃多措并举推动患者“就近透析” 近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披露,最新数据显示,甘肃省接受血液透析患者达9558例,运行血液透析中心160家。在政策引导推动下,甘肃省已率先实现‘常住人口超过10万县域均能提供血透服务’的国家目标。2025年,甘肃省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县域血透“硬实力”与“软实力”双提升。硬件方面,新建3家血透室,夏河县(人口不足10万)已启动血透中心筹建工作;设备方面,累计更新水处理机11台、新增9台,更新血透机37台、新增106台;人才方面,新增血透医师37人、护士54人、技师13人。通过资源扩容,全面提升了甘肃省县域血液透析服务能力,为血透中心稳定运行筑牢支撑,让患者的治疗安全更有保障,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认可。 青海省完成45处自然教育基地综合评价工作 10月22日,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披露,青海省于2022年至2023年授牌的45家自然教育基地于近期完成综合评价工作,不仅全面掌握了自然教育基地运行现状,并完善分级分类评价机制,填补了青海自然教育绩效评价空白。 石嘴山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01家 近日,2025年第三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公示名单出炉,石嘴山市118家企业入选。至此,该市全年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01家,较2024年增长32.6%,创历史新高。 END 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发布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http://www.westtimes.cn/h-nd-7683.html
文章分类:
要闻
|
2024-12-31
2025-10-28
2025-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