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中元节的由来、习俗及意义发表时间:2025-09-05 21:00来源:西部时报 ![]() ![]() 明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等, 人们在这一天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 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一起, 并称为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 每年这一天, 我们思念故人,追忆往昔, 点一盏心灯,为逝去的亲人祈福。 中元节由来 中元节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以及与之相关的祖灵崇拜。古时由于生产能力与认识水平有限,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诸侯的事,然后自上而下影响到民间。 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 ![]() 中元节习俗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形,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形,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 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 中元节习俗,剔除掉一些迷信色彩,会发现其中蕴藏的东西。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祖先的尊敬,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对传统美德“孝”的执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END 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发布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https://www.westtimes.cn/h-nd-7104.html
|
2024-12-31
2025-09-11
2025-09-11
2025-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