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复旦科学家借助脑机接口,使失明动物恢复视觉功能!

发表时间:2025-06-06 12:58作者:西部时报

6月6日凌晨2点,中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线的最新研究成果,借助脑机接口等技术,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具有超宽光谱响应能力的视觉假体新一代视觉假体不仅使失明动物恢复可见光视力,还可扩展其视觉功能,这为失明患者复明提供了新可能。


这是我国研究人员在视觉假体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上述科研成果由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周鹏/王水源团队、脑科学研究院张嘉漪/颜彪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胡伟达团队合作完成。研究题为《碲纳米线视网膜假体增强失明视觉》。


这款基于碲纳米线网络的视网膜假体,光谱覆盖范围从可见光延伸至近红外二区,远超人类天然视觉。


当这片薄如蝉翼、指甲盖大小的假体植入眼底后,可在视网膜中替代凋亡的感光细胞接收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这是一种广义脑机接口技术。在光的照射下,它能高效产生微电流,直接激活视网膜上尚存活的神经细胞。


该假体无需依赖任何外部设备,即可使失明动物模型恢复可见光视觉能力,还能赋予动物感知红外光,甚至识别红外图案的“超视觉”功能,也就是在黑暗中也能看见事物。这项新技术不仅规避了侵入性脑部手术的风险,更突破了人类视觉的生理极限。


科研团队在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模型上的实验也验证了该假体的有效性。植入半年后,动物模型均未观察到任何不良排异反应,这为后续推进临床应用转化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团队已着手深入研究视觉假体与视网膜的高效耦合机制。


不过,科研团队也表示,考虑到目前医学伦理的限制,研究暂时不会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近年来,全球脑机接口技术飞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科技公司、医疗机构、学术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基于脑机接口的技术流程,脑机接口行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上游包括,脑电采集设备(如非侵入式电极和侵入式微电极)、脑机接口芯片、处理计算机/数据集和处理算法、操作系统级分析软件和外部嵌套等;中游主要包括,脑机接口产品提供商;下游则包括,医疗、消费电子、游戏娱乐、智能家居、机器人等各种应用领域。


据麦肯锡预测,脑机接口在医疗应用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亿美元,并于2040年达到1450亿美元。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为主的严肃医疗的潜在应用规模2030年预计为150亿美元,2040年为850亿美元,而以情绪评估与干预为主的消费医疗的潜在应用规模2030年预计为250亿美元,2040年为600亿美元。

END


来源:澎湃新闻、界面新闻、IT之家

编辑:王宇豪

审核:嘻嘻


1c3b20372f6e758840deda94cdc9352.jpg


热门阅读
最新推荐
2025-08-04
2025-08-01
2025-08-01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