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今日,入伏发表时间:2025-07-20 22:00 ![]() ![]() 7月20日 今年“三伏”正式开启 俗话说“热在三伏” 这是一年中 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时段 今年三伏天仅30天,是近十年来最短的三伏期。虽时长缩短,但“热力值”丝毫未减——高温、高湿、强对流天气叠加,全国多地开启“蒸烤模式”,酷暑来袭,注意防暑降温。 ![]() “三伏”习俗 头伏饺子藏百福 北方“头伏饺子二伏面”的习俗流传至今。饺子形似元宝,“伏”与“福”谐音,寓意“元宝藏福”。馅料更暗含吉祥:白菜(百财)、芹菜(勤勉)、鱼肉(年年有余),一碗热汤饺下肚,发汗驱寒,唤醒萎靡的脾胃。 晒伏祛霉迎好运 古人称“六月六,晒红绿”,入伏晴日晾晒衣物被褥,既防潮防蛀,又取“晒走晦气,吸纳阳气”之意。 伏羊温补以热制热 多地盛行“伏羊节”,羊肉生姜慢炖成汤,趁热饮用。中医认为可逼出体内积寒,民谚云:“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 ![]() “三伏”养生 饮食:多甘少冰,健脾祛湿 宜吃:薏米赤小豆粥(利水)、苦瓜莲子(清心)、鱼肉禽类(优质蛋白)。 忌贪凉:冷饮伤脾阳,诱发腹痛腹泻;温茶(如绿茶)补钾解渴,远胜冰镇饮料。 起居:晚睡早起,午休养神 夏季阳气旺盛,23点前入睡、6-7点起床顺应天时。午间小憩30分钟,可缓解“夏打盹”。 冬病夏治:三伏贴的智慧 三伏天人体毛孔张开,药力易渗透。穴位贴敷驱寒中药(如白芥子、细辛),对冬季易发的哮喘、关节炎有预防之效,但需遵医嘱。 这些事千万别做! 1. 空调直吹颈椎:温差超8℃易诱发肩周炎,建议26℃以上,穿护肩衣物。 2. 大汗冲冷水澡:毛孔骤闭致寒气内侵,温水沐浴才真正解暑。 3. 光脚踩凉地板:尤其儿童,足底受寒易引发腹泻。 30天的三伏,是自然的考验,也是生命的馈赠。从吃饺晒伏的古老仪式,到冬病夏治的医者匠心,再到科学防暑的现代智慧,入伏不仅是一个节气刻度,更是一场人与天地对话的修行。 愿你在三伏天里 身体康健,舒适度夏 寻一方清凉,惬意又安然! 审核:嘻嘻 END 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发布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https://www.westtimes.cn/h-nd-6329.html
|
2024-12-31
2025-08-01
|